8月1日,粵港澳大灣區樞紐韶關數據中心集群起步區第一批項目在韶關高新區湞江產業園集中開工。參加集中開工的5個項目分別為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廣東廣電以及中瀚云韶關數據中心項目。
本次集中開工的五個項目包括:
中國聯通粵港澳大灣區樞紐數據中心集群項目總投資約48億元,2025年前建成2.88萬2.5KW標準機架;
中國電信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數據中心項目計劃總投資32億元人民幣,規劃建設5.04萬個標準機架;
中國移動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韶關)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超56億元,到2025年投產3.2萬2.5KW標準機架;
廣東廣電網絡公司“廣東省文化大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約49億元,一期建設規模約6000個8.8KW機柜(折合約2萬個2.5KW標準機柜);
中瀚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韶關集群—中瀚云韶關數據中心”項目規劃建設約1.4萬個(6kW—8kW)機柜(折合3.8萬個2.5kW標準機柜),總投資約29.75億元。
據悉,中國聯通粵港澳大灣區樞紐韶關數據中心集群項目總投資190億元,一期工程總投資約48億元,占地約100畝,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擬建9棟建筑,2025年前建成2.88萬2.5KW標準機架。
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則表示,中國電信會持續在韶關市加大科技和資源方面的投入,至2025年,中國電信將在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內投資80億元,建設超過5萬個2.5千瓦標準機架,遠期投資180億元。
韶關成IDC產業發展“風水寶地”
據科智咨詢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廣東省數據中心市場規模達到164.1億元,復合增長率超過20%。與此同時,自2021年廣東省停止新的數據中心項目審批后,核心城市廣州、深圳的IDC機柜供給受限,機柜資源愈加稀缺。同時廣州、深圳IDC需求旺盛,供需缺口將逐漸擴大,需求外溢到周邊地區。
今年初,“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根據復函,粵港澳大灣區樞紐將于韶關高新區設立數據中心集群,廣東全省3000架機柜以上規模的新建數據中心將落戶韶關地區,韶關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數據中心產業的“風水寶地”。
韶關在區位資源、能源供給等方面的優勢,為其打造數據中心產業集群奠定了基礎。區位資源方面,韶關地處南嶺山脈南部,年平均氣溫全省最低,有利于降低數據中心能耗;能源供給方面,韶關是廣東主要的“電源”基地之一,電力資源豐富,新能源占比高。
除了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外,各類政策也引導數據中心產業在韶關的發展。IDC圈記者注意到,在前不久舉辦的首屆“東數西算”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算力產業大會期間發布的《廣東省新型數據中心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中指出,韶關市將依托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培育發展大數據存儲、大數據采集、大數據加工、數據中心配套設備、服務器、集成電路、云計算、智慧旅游、智能制造等大數據上下游產業,引導大數據上下游項目布局落戶在韶關。
在展望韶關市,乃至廣東省新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白皮書》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樞紐將于韶關高新區設立數據中心集群,承接廣州、深圳等地實時性算力需求,引導溫冷業務向西部遷移,構建輻射華南乃至全國的實時性算力中心。